在备战国赛过程中,老师、同学都来当“模特”,给她练手。今年6月,全国各地的选手集结到山东参赛。出于防疫要求,她在酒店里自我隔离7天,瞄准这难得的时间,团队把一些训练用的器材、设备都托运过去,在酒店里加练。比赛第一天有些紧张,第二天感觉轻松,心思细腻的王坤最终摘下了二等奖。“我想重在参与,那里有全国的高手,很多人经验都比我丰富,所以成绩公布时我还是很意外。”
“比赛让我更加自信,而且让我知道人文关怀、心理照护的重要性,因为老年人不开心的话就会不配合,所以要从兴趣爱好、职业入手打开他们的心扉,提升他们的价值感,让他们相信社会依然需要他们,而不是老人就没用了。”说起如何照看老人,小小年纪的王坤有一番心得。
希望更多年轻人以王坤为榜样
带着荣誉回到校园,王坤十分低调,认真听课、勤于练习,对于所学更敢于表达自我。在校内讲座上,学弟学妹围着她讨教经验,她鼓励大家用爱心和耐心感受专业的独特魅力,多参加比赛,因为这样能推动自我飞速进步。“我会更关注老人的真实需要,让他们更舒适,我的工作就有价值了。”她认为行业前景相当好,计划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继续提升学历,先从一线服务做起,争取走上管理岗位,使更多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25%左右的水平。如何更好地养老,成为当下和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顺应社会对养老专业人才的需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开办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然而现实是“怎么建设(专业)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顺利招生、快乐就业和留得住人才等方面都存在挑战,对于人才培养定位等问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医药卫生学院院长于国东表示。
将传统专业办出特色和优势,且真正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是学校考虑最多的事情。“目前专业毕业生离职率相对较高,怎样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否则就犹如‘空中楼阁’。另外,相比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在未来会日益普遍,学生如何适应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于国东说,为了让优秀毕业生留得住,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有前瞻性,“不能只会低层次的照护,还要懂康养、康复、中医药,能创新创业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第一次参赛就拿大奖,充分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学界的认可,教学水平和课程设置得到了验证。”他希望更多年轻人以王坤为榜样,学习她的刻苦和努力,积极投身养老事业,融入到大健康产业中,等到养老刚需爆发时,能依靠扎实能力打出一片天。(广州日报记者/曾俊 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