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廖培金
11月16日,广州市民政局举办以“共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同绘幸福养老美好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三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达6589.65万元。

三大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超6500万元
据悉,2019年以来,广州市已连续举办3届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活动旨在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嵌入式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颐康中心等项目的社会化运营。
今年活动,除了邀请各区民政局介绍养老服务项目需求,8家养老服务机构介绍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经验及优势以外,还增设现场签约环节,同嘉路物业养老机构改造项目、天河区龙洞街道颐康中心项目、增城区永宁街道颐康中心项目在现场完成签约,签约金额达到6589.65万元。
“同嘉路物业养老机构改造项目是租用国有企业物业、利用闲置物业改造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另外两个为颐康中心的建设运营项目,将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三个代表性项目,旨在增加嵌入式、多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广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严福长说。

社会力量成广州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常住老年人口213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在准入门槛方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落实养老机构线上办理属地备案;率先实现经营性民办养老机构与公益性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实行同等待遇。在用地瓶颈方面,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打通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障碍,通过盘活闲置物业,强化公建配套、借力城市更新等方式统筹整合辖区社会资源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扶持,落实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各类补贴政策。降低场地成本,优化城市更新布点规划,新建居住区和城市更新公建配套设施无偿移交街镇,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并实行租金优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登记管理、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培训5000人次养老护理员及管理人员。
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市拥有的养老相关企业高居全国第一,共7763家,占广东省总量的34.6%。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7.5%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设立香港独资、中法、中日合资合作养老机构4家,涌现出一批立足广州、辐射全国的品牌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广州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