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国民长寿时代如何破局养老“谜题”



既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短期不可逆转,老龄化将在较长时间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应对老龄化更需要因时制宜,根据人口不同阶段进行合理规划,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消费群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银发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融助力高质量养老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公众的相关需求和风险偏好各不相同,这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指明了“十四五”时期,金融部门如何通过优化养老金融供给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路径。



具体包括:针对老年群体就业,创业新趋势探索研究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方式,稳妥创新适老化投资理财产品,丰富完善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助力老年群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合理安排消费支出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等。



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自身优势,纷纷发力相关服务,助力提升老年群体养老质量。比如,银行业持续发力养老金融服务,发行多种养老类功能型金融产品、出台专项信贷政策、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等等;保险业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健康医疗保险,搭建覆盖全面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整体来看,金融机构推出的养老服务日益完善。



以保险机构为例,目前市场上针对老年人专设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产品较为丰富。 近十年来,我国多家保险机构以多种模式布局医疗养老健康产业。在养老产业布局中,保险机构一方面建设运营和投资养老社区,获取运营收益;另一方面以“养老保险支付+实体养老服务”的概念主攻高净值客户人群,销售对接养老社区的大额寿险保单,拉动了寿险保费的增长。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近日指出,随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第三支柱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比18.7%,养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而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他认为,当前,尤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建立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二、要增加第三支柱产品的吸引力。三、要培育专业养老金融机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同富裕的实现涵盖着“虽老已富”,健康中国的实现不能有老年人的缺席,在老龄化时代里,社会上下都应提高意识,纾困养老痛点,促进所有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