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丨岁月不居,时光易老。年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寒冬已至,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令人牵挂,河南日报即日起推出“寒冬时节探养老”系列报道,通过深入居民家中、社区和养老机构走访,“把脉”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下的河南养老现状。
怎么养老?中国的路径明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绘就了每个中国人的养老“坐标”——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种基本模式兜起老人的晚年幸福。
我们今天聊的,是位于“首位”的居家养老。它是什么样?
11月21日,“小雪”节气头一天,郑州再次“速冻”,5级左右大风在树梢助威。
在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小郭村社区居住的侯勤妞家,来了两位志愿者。“我的身体还可以,自己能照顾自己,和孩子们住一起也不方便。”一个人居住的她说,“人上年纪了就要适应老年生活,社工志愿者每星期都会来家里看看,问我的生活情况,让孩子们放心。”
62岁的侯勤妞,选择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现阶段构建的养老体系的重头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整套面向未来的“中国式”养老方案逐渐清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几千年传统文化滋润下的中国人,有着对家依恋的强大心理,造就现阶段中国养老的特点:90%中国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
老人们多倾向居家养老,为之服务的手段就得跟上去。郑东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法制外宣办主任齐江华介绍,小郭村社区居民4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人,养老需求旺盛,为此,社区去年引入社会力量,开办了占地1600多平方的龙湖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专门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吃饭洗澡、健康咨询、打牌下棋等服务。
定期到家里探望老人和给老人过生日,是这个服务中心的特色工作。“我们掌握有社区里每一位老人的信息,工作人员上门探望是提高老人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有什么风险了也能及时排除。”为老人提供服务的郑东新区悦荣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原芳说。
85岁的汤雪梅住在郑州市广电社区,“在家生活习惯了,能做能吃能喝,哪里也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