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支点:打造以社区为单位的综合养老“仁德模式”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12-02
|
254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说耿守德老人是被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吸引,那么王玉英老人的家属则是看中了“仁德至护”专业化养老护理和人性化服务。
王玉英老人因为突发脑梗,落下一侧偏瘫的后遗症。在这里,专业的养老护理员每天都会通过助步车、按摩等多种方式,帮着老人康复训练。如今,老人能够独立完成串珠、搭积木等手工。
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16张短期托养床位,10张日间短休床位。虽然床位数不多,但中心功能却丰富多样。“过去的社区养老就是有块场地,能让老年人活动一下。现在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既有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又有助餐助浴、文化娱乐,标准比以前高了,功能比以前多了,不管软件还是硬件都有很大提升。”以社区为单位的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家门口养老,是负责运营的“仁德至护”的创始人、山东惠和仁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巩成坤对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定位。
加强市场化运营能力,是大势所趋。正是看到了这点,巩成坤不断围绕“老年人的刚需”,寻求自身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目前我们主要是靠为老服务来收服务费,比如短期托养、日间托管、长者食堂、长者助浴、老年耗材纸尿裤、尿垫、辅具等。这些都是老年人的刚需,也是老年人最真实的并且愿意付费的需求。”作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经常在街道辖区举办各种为老服务的公益活动,承担和发挥社区公益性职能,巩成坤表示,“有政府的好政策和街道的支持,作为运营商,我们也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巩成坤看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既是一个社区长者日(短)托中心,又是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还是一个老年大学,更是一个长者活动中心。它即具有社区养老的“聚点”托养功能,又具有居家养老的“支点”入户功能,把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联动起来,在现阶段能够很大程度解决养老问题,让子女、家属得到松绑,获得畅快生活的机会;让老人在垂暮之年,不依赖儿女,通过社会化服务,过上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