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社会公众的认知里,可能物业+养老的知名度还不高,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大力提倡这样的形式,就是因为物业庞大的服务人员基础,这一基础可以为增进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起非常大的作用。”
12月19日,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1年学术大会分论坛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发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杰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杰
物业是养老有力的依托
“通过客研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类养老服务中,需求程度和频率最高的是到家服务,其中保洁家政以67.1%的优势比例成为高频、刚需的业务,其他生活服务需求均不超过3成。价格优先区间为每小时30到50元,接受每小时60元以上的客户不足5%。”远洋服务增值业务负责人王景术分享到,要重点打造低价优质产品以锁定客户粘性。
远洋服务增值业务负责人王景术
银城康养总经理朱咏田也表示,物业+养老有很多优势。首先,依托物业能精准的进行客户锁定;其次还能更好地和社区资源进行协调,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服务供给。“基于此基础,我们从今年的4月-9月已经建立了3个试点,解决了很多老人实实在在的需求,比如说老人拿药、就近紧急救援支持等,得到了很多赞誉和认可。”朱咏田介绍。
“目前保利养老服务由关注老年人基本需求向关注文化养老、人文养老转变。”保利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邓素琳则介绍,在物业养老服务上保利总结了诸多工作经验,一方面,全面升级服务体系,由围绕衣食住行康娱的“六位一体”服务,升级为关注老年人价值感、安全感、活力感、舒适感、认同感、充盈等“六感”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构建社区融合的养老场景,打造“没有围墙”的专业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
物业+养老,路在何方?
朱咏田表示,“居家养老的核心是精准有效的上门服务,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养老要做到阵地的协同、人员的协同以及服务的协同,这三方面的协同是我们长期探讨如何真正实现物业+养老的核心。”
“虽然政府给予我们的补贴看上去很多,但是运营起来,要达到政府的要求,我们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盈利几乎是没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邓素琳呼吁政策给予租金支持、证照办理、支付支持、医疗支持、推广宣传、政府考核、能耗优惠7个方面的支持,实现快速拓展,更快构建“物业平台加三位一体”的模式。
“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的整体的红利时代期已经过去了,更应该看中后房地产时代,我们非常看好养老这个行业,在社区内能够蓬勃发展。”王景术也介绍,在后房地产时代,远洋重点布局的是一二线城市,从企业长期运营的角度来看,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此,王景术提醒,“虽然整体的市场向好,但是实际上物业企业仍面临着的养老专业性不足的问题。“目前没有针对特定人群做细致化的服务规划或者服务标准,场地资源也仍然稀缺,呼吁政府或者街道对物业有更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