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民政部将以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为方向,以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是要推动养老机构进家庭和社区,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到2022年年底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运营家庭照护床位的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还要大力发展家庭照护床位,在各地探索基础上,及时面向全国推广。目前发展家庭照护床位的思路和方向是把养老床位建在家庭,由养老机构运营家庭照护床位并提供服务,让老年人居家就能获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
第二是要进一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达到21万多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和农村社区50%覆盖的目标。下一步,民政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新建小区、已建成小区配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层面广泛发展综合功能的养老机构,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引入社区和家庭,在社区和小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品牌化、社会化运营,形成街道、社区、家庭有序衔接、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
记者: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养老床位面临“一床难求”。同时,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功能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些养老企业利润微薄,无法生存,另一些则价格过高,普通民众消费不起,难以起到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对此民政部将采取哪些举措?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养老床位出现“一床难求”的主要原因是优质床位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为此,民政部将指导各地民政部门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方便可及的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力量适度建设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引导养老机构发挥服务和技术辐射作用,参与居家上门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连锁化、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小微养老机构。积极培育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同时开办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业务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民政部将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取消许可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推动完善发展机制。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委托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三是拓展运行机制。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鼓励慈善和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