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的话,它还有一个资产配置上很好的作用。我们举个例子,今年2月份春节之后,受疫情的突然冲击,整个权益市场出现了一个大幅的回调跟下跌。那么在这时候如果有一个FOF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经验更丰富,那么基于当时我们的权益市场的估值还是比较合理的。那个时候的权益市场是有投资价值的,所以在底部的话应该是坚持持仓,而不是贸然赎回。
然后另外它还有一个分散的效果,比如说我们一般的基民买股基或者是买债基,可能习惯是一个全仓或者轮动。但是我们知道像很多海外成熟的投资机构的话,通过50%股票基金50%债券基金做成一个组合。那么从长期看的话,它的收益率反而也不低,因为它有一个再平衡的收益。
第一财经:还有一个话题也是市场一直比较关注的,关于养老金入市。截至去年底,养老基金受托规模突破一万亿大关。您认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入市对A股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者该如何针对性调整投资策略?
黄俊:当然养老金的投资,更多是一个长线以及更多的逆向思考。权益市场如果是大涨的时候,特别疯狂有泡沫化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去过度亢奋。
那么出现持续下跌,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他们的恐慌程度也是很有限的,甚至会去逆向布局。而且他们的投资思维很长线的话,那么会规避很多小的波段操作,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的正确操作反而收益率会更加稳健,超额收益会更加丰厚。
所以说他们在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的时候,整个市场也会趋向于一个成熟的状态。以此来推测我们中国的 A股市场,可能未来也会逐渐呈现出这种状态。所以说我们的投资者,可能还是要去关注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当然这些因素考虑之后的话,那么未来可能更多是呈现一个慢牛的状态。
第一财经:站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以及A股市场情况?对于2021年整体市场资产配置有一个什么样的展望?
黄俊:首先我们看到权益市场,其实经过了两年的结构性牛市,那么从现在来看的话,整体估值已经从非常低估的状态,回到一个均衡的状态。现在的话,应该还是有投资价值的,但是相比两年前的预期收益率,可能我们要稍微放低一点。另外的话,就是我们的中国经济的话,也是受益于全球各大央行的货币宽松,包括中国政府的在疫情期间做的减税降费的措施,然后都是有助于提振经济的。
所以按照现在的宏观的判断,我们预计2021年至少上半年的话,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处在一个复苏的通道之中,相对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表现,特别是一些顺周期或者是低估值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