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敏感神经之一塑造和改变着未来的同时,引发了公众更深层次的焦虑与担忧。根据第七次普查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25%左右的水平,预计2045年前后将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并长期处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高位。
如何更好地养老,正势不可挡的成为当下和未来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财经观察站
作者 思宁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老龄化的问题更多的反映在家庭代际关系处理上,而80、90后门首当其冲担负和消化着这一方面的压力。
李强今年33岁,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妻子在外企从事人事工作。虽然事业发展顺利,家庭也较为和睦,但是李强的“三千烦恼丝”不少。李强和妻子是第一批独生子女,家中的老人年纪逐渐增大,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最近李强的父亲因为高血压住院,李强不得不每天奔波于公司、医院和家,“三点一线”的连轴转让他和妻子精疲力尽,而更令二人有压力的是未来对四位老人的赡养,夫妻俩正承受着养老、养小、养家的重任匍匐前行。
李强的经历只是国内“老龄化”的一个缩影,伴随着2亿多独生子女父母陆续进入老年,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削弱家庭养老功能,而由此引发的家庭代际矛盾很大可能外化蔓延成为社会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社会抚养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将深刻影响社会公共资源分配格局,当老年人逐步从边缘群体变为社会主流群体,对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公共安全、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诉求将越来越强烈。
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持续增长的需求正在催生银发产业的快速崛起,“银发经济”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已经让相关投资机构眺望到“钱途”,因而吸引到众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机构、企业蜂拥入局。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面对银发产业的汹涌澎湃,企业的掘金步伐逐步加快,目前其产业布局围绕衣食住行全面展开,从提供涵盖老年食品、老年服装、助医、护理类产品的产业链上游到触及直营店、商品超市等产品与服务集成的中游再到面向具备完全可自理的老人群体推出消费的下游,伴随着商机的日益涌现,养老相关赛道愈发拥挤。
值得一提的是,银发产业的崛起离不开老龄化政策的推出,2000 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涉及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科技创新、文化产品服务、金融支持、优化计生政策等多方面。这些政策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市场注入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