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被外资巨头们盯上的中国养老市场,真有那么香?

当下,大多数老人还停留在“进养老机构=住院”的思维模式下,对这一业态持排斥态度。再加上国内老年群体多奉行简朴观念,以家庭为重,也有着自己多年建立起的社交圈,比起昂贵又陌生的养老院,他们更乐意与子孙辈、朋友待在一起。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老人只有在无法照顾自己,身边又无人可交心的情况下,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如今住在养老院里的人,仍然还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而不是橄榄球最中间的那一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万科养老管理公司总经理张银如此评价养老行业现状。“这个市场的真正成熟,还是要以客群的成长为主要标志。”

在供给端,问题则更为明显。

目前来看,国内养老产业主力选手仍然以地产、保险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例如财务运营管理公司、老年器械公司、老年特殊照护服务供应商等。

图片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此外,养老行业的客户需求样式和程度均不同,对服务业者素质的要求很高,但行业内的现状却是——多数从业人员从事专业性较低的工作,掌握高阶护理知识的人才属于少数,再加上养老行业薪资水平普遍难以与繁重的工作内容形成正比,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自然较小。

供应链与人才的匮乏,导致行业难以落实统一的定价标准和服务标准。即便是像万科、泰康这类巨头,在做养老生意时也要担心行业痛点带来的风险,而外资企业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市场更需谨慎前行,如若不然,退出竞争或许是它们最终的归宿,去年4月被中大金石并购的纯美资企业雍柏荟老年护养(杭州)有限公司就是个典型例子。

当然,行业是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变化的。在如今这个科技当道的时代,新技术逐渐成为国内选手和新玩家发力的关键。既有博斯腾科技、联达时代、新松机器人这类致力于从硬件产品展开突破的初创企业,也有伊康广济、悦享数字等专注大数据系统的选手。

可以想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多新玩家加入到养老行业中来,能否抓住机会,以投资、合作的方式搭上科技快车,或许是外资巨头们在中国养老市场站住一席之地的关键之所在。

全部评论(undefined)

立即评论抢沙发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