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养老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养老作为长周期、慢回报的服务业与寿险资金长周期的特点完美匹配。一批保险公司正在布局高端养老社区,还将保单和养老社区入住权益挂钩,形成资产负债联动,“抢人”、“抢钱”、“抢地盘” 模式开启。
2050年国内60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1/3
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提出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
从现实角度考虑,社区养老逐步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特别是城市工作的中老年,在子女无暇照顾,个人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晚年生活交给养老机构可能是更为明智和现实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床位数超8万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亿,约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3.5%,接近深度老龄化水平(14%)。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突破3亿,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太保(27.290, 0.20, 0.74%)寿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负责人冯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老龄人口数量激增的同时,老年抚养比也在不断增长。所谓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不含港澳台)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0%,相比十年前提高7.80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提高也意味着社会、家庭养老负担的加重。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大型险企布局之道
嗅觉灵敏的险企,早早就发现“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以险企养老社区为代表的机构养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据专业机构测算,中国银发经济2020年的规模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2021年这个数字将达5.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