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支点:打造以社区为单位的综合养老“仁德模式”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12-02
|
25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初冬的清晨,80岁的耿守德老人和往常一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短期托养在这里的老人一起,在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口令下,做起介护操。
耿大爷身体不错,因为患有小脑萎缩,时不时地忘事犯糊涂。家人担心他一犯病就走丢了,可又不能一直陪着,干脆白天把老人送到家门口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里能提供包括托养、助餐、助浴、医疗等项目在内的短期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悉心照料和护理。
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位于济南的和平路上,是济南市首批由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升级而来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以说,它是济南社区养老的先行者,也是社区养老发展的见证者。它是如何嵌入寸土寸金的和平路,又是如何在发展创新中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呢?
燕山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人盛善华介绍,燕山街道辖区总面积不大,但老龄化程度属于偏高的。目前,街道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350人,占辖区人口的17.2%。其中,80-89岁的老人有1458人,90-99岁的老人有277人,百岁老人有6位。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燕山街道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社区资源,无偿提供场所,扶持社会力量运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盛善华告诉记者,燕山街道目前已建成2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家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助医、康复理疗、文娱活动、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实现了辖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辐射”。
“2014年,燕山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开始挂牌。刚开始就是一张乒乓球台,8套餐桌椅,只是让老年人有个地方打打牌,中午吃个饭,服务产品比较匮乏,都是靠政府补贴。”说起将街道办公空间腾挪给社区老人的过程,盛善华记忆犹新,“按照政策,2017年燕山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升级为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考虑到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把办公区挪到二楼,把一楼的空间,让给社区里有养老需求的老人。”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好更要用好,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老年居民日益提高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做了大量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街道引入“仁德至护”专业养老团队,负责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
“仁德至护”以“让长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过上有尊严且不奢侈的生活”为使命,坚持三优(优秀的人才、优良的系统、优质的服务)的事业理念,主要从事机构养老运营、家庭服务、护理技能培训、护理用品等生活支援事业。目前在济南运营30余家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为数百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