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城市居民39.7岁开始考虑养老 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

  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在39.7岁开始考虑养老,人均养老消费预期为100.6万元。12月23日,大家保险集团发布《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显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83.1%的受访者倾向于为自己或家人选择城心养老,相比同等档位的城郊养老机构,愿意为城心养老机构支付平均约13%的溢价。



  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



  报告显示,58.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27.1%处于“亚健康”状态。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病的人数较多,分别占11.9%、7.2%,未来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将越发突出。40岁时,人们健康状态出现拐点,身体不再是“亚健康”状态,“真正”的病患开始出现,患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养老做规划。从年龄来看,50~59岁群体中48%的人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并付诸行动,40~49岁群体中有养老规划和行动的占比为44%,尽管在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仅为39%,但九成已经开始养老规划。



  从养老规划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度:第一梯度(50%左右)是锻炼身体与定期体检,第二梯度(40%左右)是赚钱与理财,第三梯度(30%左右)是查询养老信息与考察养老机构,第四梯度(15%以下)是打理房产。“锻炼身体”“赚钱存钱”是受访者做出的最积极养老规划,购买养老保险目的多为“收益与回报”。年长人群参观养老机构者开始增多。



  人均养老消费预期为100.6万元



  受访者预计自己养老花费平均在100.6万元。不同年龄对养老花费认知不同,越年轻的人群对养老花费的预计金额越大,30~39岁人群预计养老花费122.1万元。随着年龄增大,预计养老花费逐步减少。



  从养老费用的来源看,依靠“退休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的比例为74.6%;依赖“银行理财、存款等”的比例超过50%,靠“保险”收益养老的比例为33.4%,通过“子女供养”而获取养老费用者占比27.6%。



  虽然不同人群的养老费用来源渠道相似,但构成比例略有差异。“80后”依靠“理财”者多,通过租或售“房产”补充养老费用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50后”“60后”养老费用来源大部分还是靠存款和国债。高收入人群的资产管理比较均衡,养老费用的来源“理财、存款、保险收益”比例均高于其他人群,对“子女供养”的依赖度也低于其他人群。



  城市居民选择养老机构的意愿显著增强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城市居民选择居家养老的仍为主流,占比52.9%,但26.5%的人群选择社区养老,20.6%的受访者希望去机构养老(含旅居养老和海外养老),城市居民选择养老机构的意愿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