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上海:科技赋能探索“智慧养老”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如何对待最柔软的群体,是这座城市软实力的最好体现。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上海始终不遗余力地做好为老服务。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一座座拔地而起、功能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就是最贴心的证明。



同时,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与升级,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设备也正在悄然无息地进入其间,如何让智能化真正为老服务,而不是增添负担,上海正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探索实践着“智慧养老”的方方面面,让时代发展的红利同样惠及越来越多的上海老人。



用科技提升幸福感:



无人驾驶小车送暖心午饭



自从前两年老伴过世,70岁的覃奶奶就独居在徐汇民苑小区里。子女放心不下老人的那一餐饭,便为母亲预定了社区的送餐服务。



上午11点刚过,覃奶奶的手机收到了一则短信,提醒她可以下楼拿午餐了。一米多高的无人驾驶送餐车跟普通电动车并没有太大差异,车身上有个电子显示屏,下面还有可以拉开的“舱门”,里面放着热气腾腾的午餐套餐,覃奶奶熟练地刷卡打开门,取出了自己的午餐。



原来,这个小车是最近上线的无人驾驶配送车,外表呆萌的它每每在小区里行走,总能引得不少人来“研究”一番。这个时候,无意间赶了一把时髦的覃奶奶总是会主动给他们普及配餐车的相关功能。



别看小车不大,但肚量很大,可以容纳100来份餐盒。根据预设的路线,小车每到一处配送点都会提前给老人发送短信,提醒老人下楼拿饭。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不少老人都摸准了小车的“脾气”,总归会提前个几分钟下楼等它。



小车的拥有者是龙华街道滨江水岸邻里汇的运营方,负责人张琳告诉记者,传统的人工配送使用的是泡沫保温箱,春秋两季问题不大,夏冬两季在温控上多少有点不足。所以,街道采购了无人驾驶的送餐车,来解决保温问题,为老人们提供更可口的饭菜。而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随车而行的工作人员也会将午餐送到老人手中,“毕竟送餐车只能在平地运行,还不具备上楼功能。”



她说,和传统配送相比,无人驾驶餐车的配送效率更高,提供的餐食质量也更高。个别老人一开始可能担心自己操作不来手机,试运行下来,发现其实也就收个短信,反馈还都比较良好。



冷飕飕的冬日,有什么比一份热腾腾的午饭更能暖胃暖心的呢?



让智能装备来“说话”:



养老管家“关照”老人健康



老年生活除了一餐饭,健康管理也十分重要。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何实现家门口的就医,智慧医疗的建设正在各处开花。



陈霞,是家住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的蔡奶奶的专属养老管家。每天早上,陈霞都会打开奶奶的健康管理档案,看看老人的血压是否正常,室内的活动记录,而后打电话向奶奶询问当天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