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养老行业也急需吸引文化程度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红兵:真正的专业背景上,那么实际上是很少的,不论是我们的中职、高职还是大专,包括以上的,真正在养老服务类似专业毕业来从事这个行当的,应该不足10%。所以这样一个差距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面临的今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一个空间。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61.5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32.2万人。不包括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全社会至少需要200万名护理员。
全国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仅占12.21%,养老护理员学历水平集中于初中以及中专学历,教育水平较低且接受的培训不足,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缺口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养老机构中,有不少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连线嘉宾。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刚才数据提到这个缺口是200万名,但是养老服务的人员缺口是动态的,随着老年人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或者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之后,对人员的需求会逐渐地增加。人员的需求也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老年人的需求外,也取决于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行业它能吸引到多少人。目前整个养老服务人员是短缺的,这个现象在国际上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险很高,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薪酬待遇也并不是很高,很难吸引到人。现在全国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大概在30%到40%,这意味着我们三年左右就要换一拨人来从事这个工作,它的流动性非常大。流动性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养老服务不仅仅是伺候人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它还是一个很专业的服务。总的来讲,服务老年人是一个团队,需要不同职业的人来协作配合,也需要各种专业人员参与。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总体上农村养老服务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短板中的短板”,因为农村机构设施条件差、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相对城镇地区要弱一些。下一步我们要把资金、人力、资源向农村倾斜,扶持农村地区更好地提供养老服务水平。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从“达标”的角度看,挑战一个是对标准的熟悉,排查每个机构的风险点在哪里;第二个是人员队伍的建设;第三个是服务的机构,有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