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路村养老院主要由老人会来进行管理,院长一人为老人会的会长;副会长4人为老人会的副会长;村里分管民政的委会任养老院的名誉副会长,还有一名会计兼任养老院的管理人员。据养老院院长介绍,当初建这个养老院的原因是全村的老龄化十分严重,全村一共4650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为805人,70周岁以上老人为330人,随着本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加,留守老人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留守老人在家无人照顾,生病了都没有人帮忙买药,而对于男性老年人而言,在老伴去世且子女外出的情况,他们自己做饭都困难,更不用说享受养老生活,所以村两委和老人会就想着建设一个养老院给村里的留守老人提供一个去处,解决一部分老人养老的实际养老困难。然而,最开始的时候老年人都不愿意来养老院,是因为将老年人送到敬老院就表明子女不孝顺,老年人去到敬老院就是被家人抛弃甚至是“等死的”。于是,村两委和老人会的干部就去给老人做工作,宣传让老人去养老院是去享福和养老而不是被抛弃的,“我就每天挨家挨户去给老人做工作,给他们讲住在养老院的好处,在家里只能一个人煮稀饭吃,但是在养老院每天都是现成的,而且住进养老院子女才能安心在外工作,我们做父母的要做个体谅孩子的好老人。”并且很多的老干部和村干部的父母都带头住进了养老院,也给农民起到了带头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转变了思想接受了去养老院养老的观念。去年最高峰的时候养老院入住了96位老人。
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功能
磁灶镇的村级养老院在政府的引导、村庄参与管理、村庄社会力量支持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下,为农民家庭带来了可视化的养老福利。老人们一到70岁就兴致冲冲得到养老院报名,有的老人住进去之后都不愿意回家,甚至过年吃完年夜饭还要回养老院睡觉,养老院已经成为当地老人养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场所。而养老机构之所以能够受到老人的广泛接纳,其根本在于养老院的属性与老人的养老需求向匹配。
第一,非封闭化的管理满足老人的自由出入。与一般封闭式养老院不同的是,磁灶镇以村为单位建设的养老院都采取了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这也是最能吸引本村老人居住的地方。对于很多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节奏还是和在家里居住没有很大的区别,早上起来吃了早饭就回家打扫卫生、拜佛烧香;中午回来吃个饭后下午就在活动中心打牌;晚上吃完晚饭后在一起到散步。一天的生活安排除了要回养老院吃饭和休息外,其余的活动都和在家里一样,有的时候村里有红白事,他们都可以正常去帮忙和参加,养老院的负责人说,老人们都很喜欢来养老院,因为这些老人都是能够自理的老人,所以他们肯定都闲不下来想到处走动,而敬老院就在村里,老人每天进出养老院就像在村里日常遛弯一样。下官路敬老院食堂。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