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中国出版社副社长陈秋霖表示,对于老龄化概念,过去因固有思维谈得比较多的是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但在党的十九大以后,相关的讨论更加强调积极应对老龄化。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长寿时代》一书中则写到:“长寿时代必定是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也必将催生长寿经济。”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或者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因此,中国目前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国家。
《2021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存在一定的惯性,人口结构的改善需要时间,在未来15~20年的时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原来提老龄化概念一般会提到老龄化问题,但党的十九大以后,更加强调积极应对老龄化。其中重要的转变在于,原来看待老龄化,更多看到的可能是以传统社会、老龄化程度不那么严重的情况推演的结果,社会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去思考老龄化时代,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存在固有思维所带来的恐惧。”陈秋霖表示。
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方面,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其中提到,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2021年,多个相关举措和政策推出。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发布《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根据预测,到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