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0岁的谢奶奶家住塘桥,是已确诊的老人,她一周4次来参加小组活动、音乐沙发等非药物干预活动。过去经常头疼的她,来了这里做活动后,心情好了,对颜色识别能力变好了,还可以借助记忆宝盒,独立完成穿针引线这些手部锻炼活动。
自从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后,塘桥以建立健全社区认知障碍全流程照护服务体系,为认知障碍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服务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周,塘桥大大小小的机构都会举行各类认知症相关的活动,这也已经成为不少社区老人预防认知症的“必修课”。随之而来的是广大居民对认知症“病耻感”的下降,社区对患者宽容、友善氛围进一步提升。
养老愿景成为现实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塘桥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愿景正在不断成为现实。目前,塘桥已经拥有各级社区养老设施近百个,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助餐、助浴、爬楼机、家庭支持、临终关怀等各类服务。
在街道“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规划中,除了养老服务机构外,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家门口”服务站点也将提供两种层级的养老服务供给。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嵌入相应的功能性设施、适配性服务和情感性支持。
“最基础的一项做法,便是落实‘家门口’服务站健康小屋的建设,力争23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都要建成健康小屋,让居民可以就近享受测量血压、血糖、常规医疗和认知症筛查等服务。”相关负责人称。
“塘桥老龄人口近2万人,人口占比在36%左右。接下来我们会在居家服务专业化的医疗保健、精神文明服务等方面继续发力,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社区老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相关负责人称。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赵天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