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几年全国基本养老金覆盖率逐年提升,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结余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也始终处于低位。
报告数据显示,长三角城镇职工养老金账户结余增速从2018年的13.9%大幅下滑至2019年的2.4%,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增速也均在2019年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从19.8%和20.4%下降至11.7%及10.9%。在三个区域中,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金结余在2019年不仅增速下降最快,且从绝对值上来看,其增速仍较大程度上低于其他两个区域,结合老龄化情况,长三角的养老金给付压力在全国范围内仍较为突出。同时,在替代率方面,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均低于50%。而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养老金最低替代率为55%。
因此,单靠基本养老金很难支撑起满足需求的养老生活,第二、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显得紧迫而重要。
在第二支柱方面,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年金资产金额、企业账户数、职工账户数全国占比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地区,但自身发展深度仍有待提高;不过同属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由于带有强制性,规模累积迅速。第三支柱方面,多项试点均在长三角地区落地,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初期阶段,对整个养老保障体系还无法起到支撑作用,亟待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三支柱”仍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呈现一支独大的局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7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2.6万亿元。两项合计,第一支柱占比高达71.7%;企业年金1.8万亿元,职业年金0.8万亿元。两项合计,第二支柱占比22.4%;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估算值为0.68万亿元,第三支柱占比5.9%。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第一支柱占比8%,第二支柱为61%,第三支柱接近31%。相较其他地区,长三角的第二、第三支柱在“三支柱”体系中的比值稍高,但仍属于结构性失衡状态。
养老金融收益率创近年新高
报告发现,随着养老金融市场化运作近年来的全面铺开,收益率创近年新高,而长三角金融机构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报告数据显示,在基本养老金方面,自2016年底以来,其累计投资收益额89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76%,与委托之前相比,保值增值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在基本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甄选的21家投资管理人中,总部或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多达9家。而企业年金方面,其市场化运作中的核心角色——受托人2019年底数量为13家,从受托规模来说养老保险公司是绝对“主力”,而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3家养老保险公司受托规模占到36.9%,这些金融机构的良好运作维持了企业年金近年来的收益率水平。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企业年金市场平均收益率达8.3%,为近四年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