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长三角养老金融崛起,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同时,近年来养老金融在体制机制、科技、对外开放等方面延续创新态势,而长三角在创新方面无疑走在全国前列。报告认为,伴随创新升入,养老金融行业正在向综合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未来拥有集团内多项养老金融业务协同合作优势、重视科技发展及投入的大型养老金融机构,将会在行业内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而在区域联动方面,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正在加速进行,不过更多的是关于养老产业整体的框架性合作或是关于养老服务的一体化进展,而养老金融发展则更多是“各自为政”。相信随着养老金融的相关纲领性文件落地以及监管对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整体推动,长三角养老金融的联动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快。

养老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

长三角既是我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源,金融要素齐备,金融机构集中,具有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的坚实基础条件。

而养老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身在行业中的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张“金融名片”,国内首家“A+H+G”股上市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旗下涵盖众多养老金融业务。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太保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迈进,在对股东利益的提升、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对广大客户的“太保服务”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观察其发展历程,报告总结出了长三角养老金融机构通往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改革发展相关的一系列国家战略中寻找高质量发展机会;在产品、投资、服务等关键领域中打造高质量发展能力;在金融科技中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率。

长三角养老金融虽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但其发展程度与长三角的老龄化发展速度及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一方面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金融还需进一步深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长三角养老金融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为了促进长三角养老金融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在国家政策层面,可加大长三角地区第二、第三支柱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年金投资范围,研究制定符合养老资金长期需求的投资专项政策;可在长三角地区试点建立“三支柱”统一个人账户,打通“三支柱”间的资金流动;提升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助力区域养老金融整体高质量发展;在机构供给侧层面,可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构建养老金融社会场景;提升养老金融投资管理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助力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而在个人养老意识方面,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规划养老产品配置;站在长期角度考量养老金融产品,并考察产品的养老属性和养老相关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