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访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






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还比较多,存在许多短板。如何下大力气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提质量,为实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愿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记者采访了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

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民政部将采取哪些积极举措?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民政部将着力破解当前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实现到2022年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成熟定型,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成熟完备的养老服务制度等工作目标。

为此,下一步民政部将推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比如,制定并完善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标准;推动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服务范畴;整合现有老年人补贴制度,因地制宜提高补贴标准、补贴精准度和有效性,做好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形成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可持续的养老服务。

同时,要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在街道、社区、小区形成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在县乡村建成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适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衔接和融合,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以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

记者:当前,我国社区养老发展滞后,难以对居家养老形成有效支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相对于其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的社会成本更低,更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