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发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作用,首次明确提及“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第三支柱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作为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近年公募基金积极布局养老产品,并持续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服务个人养老投资持续深化。数据显示,自2018年亮相以来,我国养老FOF(基金中的基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业绩表现稳健,2020年平均收益率超过20%(数据来源:wind)。
然而,我国养老产品当前的一大痛点是税优力度不足,导致国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第三支柱发展的整体成效并不显著。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们投资养老意识日渐抬升的背景下,税优推出的迫切性大大增强。
招商和惠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期FOF拟任基金经理章鸽武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泛养老板块将迎来多重政策红利,有望推动公募养老FOF更好地服务第三支柱建设、为持有人创造更稳健的养老投资收益。
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金缺口扩大,税优政策亟待破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为1.91亿,占比13.5%,较上年同期提升4.63个百分点。联合国数据测算20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公共养老体系负担趋于加重,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彰显。目前我国基本建成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个人补充养老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三大体系的发展既不均衡。长期以来,该体系过于倚重第一支柱,而起步最晚的第三支柱则明显缺位(图1)。
图1: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数据来源:《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银保监会、第一财经、大智慧(7.060, 0.00, 0.00%)(备注:养老目标基金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末;其余数据截至2020年末)
人社部的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58075亿元,但当期收支结余为-6914亿元。按2019年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在保留现有财政补贴机制的情况下,2027年养老金累计结余到达顶点,2035年累计结余耗尽。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预计出现8万亿-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换言之,在养老需求加速升级,且第一支柱资金缺口压力较大、第二支柱覆盖群体有限的情况下,若第三支柱不能迅速成长,将导致我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养老体系危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