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指数养老产业可释义为实现生命长期健康、幸福而提供服务的涵盖物质、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链,日常提及的康养企业多指养老机构的运营商或者养老服务的供给商。
事实上,这只是养老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康养企业为实现多元发展,往往会参与到相关产业的投资当中。
从运营模式上看,除自持、自建、自营之外,还有公建民营的轻资产模式以及政企合作的PPP模式。与前者相比,后两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使得养老项目的营运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并能实现惠及政府、企业以及老年群体的三赢局面。
养老产业供给端在不断突破的同时,养老消费需求也在革新。长者对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普通的住宿以及医疗照护。更注重品质以及精神文化关怀的旅居养老由此而生。但同时,旅居养老也在考验着康养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跨界"大健康",政企联动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康养企业参与到养老产业上下游投资并不罕见,为拓宽盈利空间、完善产业链条,康养企业开始在医疗、医药等行业的谋篇布局。
10月11日,绿地康养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建设推进会暨授牌仪式上宣布,将参与建设"海峡两岸医疗医药产业示范区"。据悉,该产业园区将聚焦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医养照护等领域。除康养居之外,绿地康养还经营医疗、医药业务。此次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绿地康养在两个新兴产业上的融汇发展。
10月,九如城6个项目齐开。其中,陶都九恒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是九如城与丁蜀镇政府合作的PPP项目。该项目历经近2年的建设周期,于今年年底开始试营,直至10月13日,终于正式启用。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九如城当前共中标5个PPP项目,均地处长三角地区。步入养老行业逾十年,九如城以公建民营的轻资产模式以及PPP的政企合作模式拓展了一批养老机构,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密集的布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点指数整理
从养老企业的筹建成本上看,养老项目并不是高回报、快周转的快餐式项目。尽管养老需求急剧膨胀,企业仍会在高昂的重资产投入面前踌躇不前。为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公建民营、PPP等项目模式成为了普惠性养老项目拓展的重要方式。
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统计的数据,当前项目管理库内的养老PPP项目共有100个,分别处于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执行阶段,另有69个养老项目列在储备清单中。早在2017年,国家就有意以PPP模式来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

数据来源: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观点指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