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63.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98%。数据表明,淮南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2021年,淮南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332户,改造户数是2021年的2倍;市级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连续5年开展政府为低收入老年人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作和智慧化管理,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快捷的助餐、助医、家政等养老服务,已服务老人10万人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试点正在八公山区探索开展,将进一步惠及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高龄津贴已实现普惠化,惠及10万余人。在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方面,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300个,连锁式社区老年食堂已有5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86家,床位数2.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48%,200张以上床位的9家,其中,综合型养老机构舜新家苑康养中心的一期工程460张床位已经投入运营;500张床位的市级公办老年公寓已全面建成,2022年可正式投入运营;寿县万家信德养老服务公司已运营连锁床位10000张。
老年人福利和保障情况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制定出台《淮南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办法》等文件,涵盖了政策支持、基本养老保障、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内容,有力保障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制度。清单包含政府供养老年人兜底保障、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支持等九项内容;明确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做到清单之内项目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清单之外项目以个人和家庭支出责任为主,倡导家庭和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三是坚持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淮南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并适时提高补贴标准,80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津贴由200元提高到36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500元补助,其中,凤台县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2021年1-10月份,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2832万元,惠及10.2万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