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产业调查:“蓝海”面前因何盈利难

“养老机构的真正对象就应该是高龄、失能、失智的老人,而不是六七十岁正在跳广场舞的老人。”王先胜告诉记者,早几年的统计就显示,全国有约4000万失能失智的老人,到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这个数量肯定更高,但针对这些老人的照护力量仍然很不足,“对于这些老人的照护,普通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但目前我们只有30万名左右的护工,工资普遍比较低,流动性很大,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高。”

广州属于养老“第一梯队”

洪颖岚表示,为了促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未来可能会采用公建民营等方式,降低民营养老机构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这几年,我们看到养老机构不再盲目提高覆盖率和床位数量,而以提高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

洪颖岚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投入,“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是非常紧缺的,养老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离家15分钟内,嵌入到社区、小型、护理型、照顾型的养老机构,这块应该鼓励全行业重点投入和发展。当然,目前的瓶颈是社区往往没有闲置的物业或土地,这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

洪颖岚告诉记者,目前协会有专门做护理人才培训的专委会,主要针对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养老人才缺乏问题是全球性的,一方面,老年人护理难度高,但护工的工资水平与能力不匹配,导致高端人才进不来。另外,护工的社会认可度确实不够。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等活动,就是想提高护工行业的社会地位。第三,我们正积极发动一些社会力量来扶持行业人才的建设,包括一些慈善基金和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上看,广州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一线城市的地位是很匹配的。目前每个街道都要建颐康中心,这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兼具配餐、日间照护、日托等功能,其先进经验也正被全国各个省、市在学习。”洪颖岚告诉记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