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嵌入村庄的机构养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路径的探索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较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可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剧。而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个、6.61个百分点,由此,农村已然成为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战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笔者于2021年11月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调研发现,该地区的养老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几乎各个村庄都办起了养老院,村庄中的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能够在养老院中颐养天年,磁灶镇的养老事业在全市各个乡镇,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被晋江市列为“养老先进镇”。

  一、磁灶镇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磁灶镇当前的常住人口为9万多人,老年人口将近1.5万人,老年人口占本地人口总数约16.6%,老龄化问题严重。磁灶镇作为全国的陶瓷重镇,农民自改革开放前后就外出到全国各地开拓陶瓷销售市场,因此,本地外出经商从事经销生意的人员众多,85%的中青年人都长期在外经销,而老人由于不适应外地的生活便留守在家,这样就导致了发达地区特有的“留守老人”现象。为了应对这一养老问题,镇政府着力建设“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模式。据悉,该镇现有26个村(社区),已建成镇级敬老院1所,村级敬老院14所,在建6所,预计2022年全部建成后,全镇托老床位可达1300张;已开办的居家养老服务站16所;老人活动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就目前已经开设的敬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村庄为单位运营的养老院,如东山村、下官路和大埔村等9家养老院;以第三方机构进驻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包括苏垵村、前尾村和磁灶社区等5家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免费午餐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如下灶村等。由于第一种类型在该镇较为普遍,因此本文以下官路村所在养老院运行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分析。

  二、养老机构的运行情况下官路敬老院。。

  下官路村养老院选址于村庄的将军山下,环境幽静、靠近村居,适宜老人居住。它于2014年筹建,2016年完工,建设养老院共花费700万(一期),其中乡贤捐助512万,政府补贴180万。日常的运行经费主要依靠村庄内部的选王府基金会和鹊灵基金会每年各为老人会提供12万,这笔钱基本可以覆盖养老院的运营成本。该敬老院共有五层,一楼为办公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保健室、图书室和食堂;二楼以上入住的全是能够自理的老人,除去4位不满70岁但家庭困难的老人外,其余全部为70岁以上能够自理的老人。养老院共有104个床位,目前已住78人,本村老人每人每月缴纳350元,外村老人缴纳1500元/人,老年人只要达到年龄要求并且通过体检就可以申请到养老院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