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银发经济崛起!养老如何更“智慧”

科技赋能的前提是以人为本
2021年12月中旬,上海推出新举措,一则“独居老人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报警”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这意味着,智慧养老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已经逐渐走向台前。
相关技术企业加速迭代智能养老设施,市场也给予了智慧养老较高的期待。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上海长宁区,独居老人一旦超过12小时用水情况低于0.01立方米,后台会自动预警,相关信息会显示在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平台大屏上,由街道和居委会安排专人上门探视。对此,网友直呼该举措值得推广。
事实上,从2020年6月起该街道已经为辖区内13个居委会开展养老服务应用场景的试点工作。据悉,新增的智能水表功能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安装智能门磁中受到启发,从而将新型智能设备和手段应用到养老服务中。
同样是在上海,宝山区高境镇的陆爷爷很喜欢光顾社区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尤其是日照中心里的智慧健康小屋。在这里,他可以接受体质检测,血糖、血压测试,还能享受家庭医生咨询等服务。
宝山区高境镇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运营总监陈文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道,2019年高境成立全区首家“5G”智慧长者照护之家,照护之家内设有爱护健康集中养护系统、远程居家监护系统和全智能助行车、舒缓漂浮仓、微循环检测仪、智能巡诊体检车等10多项智慧养老设施设备。“在这里,每一位入住老年人都配有专属手环,能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实时动态,全方位监测老年人心率、呼吸频率、上/离床时间、入睡清醒时间等,防范老年人卧床期间的潜在危险,实现集成管理、实时监测、异常报警、无延时语音连线等功能,让智慧养老看得到,摸得着。”
在陈文杰看来,科技再发达,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而非以科技为本,科技只是赋能。
“5G”智慧长者照护之家只是高境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高境镇以现有的为老服务资源与设施为基础,通过“智慧+”功能升级,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点—线—面”功能布局,实现对辖区内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这三个“公共”的精细化治理,保障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与供给高效对接,提高老年人群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破固有思维去创新
2020年11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等,从多个方面支持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智能门磁是上海电信智慧养老“六件套”方案的“先行者”。如果老人24小时未出门,居委会工作人员会收到一则预警信息,提醒他们上门回访。一旦该应用被推广至独居老人家中,将有利于通过智能看护程序及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干预等技术,促使社区养老服务从被动应答转变为主动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