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护航未来银色梦

陈秉正表示,目前中国居民养老保障方面呈现“两高、两大、两低”的显著特征:人口老龄化态势高速化、高龄化;退休人口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化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意识低。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在老龄人口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居民个人的退休准备越发引起社会关注。

郑秉文指出,要想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就必须要多支柱建设。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这是夯实、积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关键,第一支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来说基本都是现收现付的,因此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基金储备,必须发展第三支柱和第二支柱,即第三支柱和第二支柱是承载大规模养老基金储备的载体,这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大力发展二、三支柱 破题养老困局

郑秉文针对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出两大建议:第一,第三支柱建设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第二支柱的基础之上,现在大力建设第三支柱容易把第二支柱忘了,“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比如第二支柱要尽快引入自动加入制度。第二,第三支柱建设过程中应尽快做好顶层设计,包括保险行业、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这三个领域的养老金产品协调和整合,做到税优政策的承受主体是账户持有人而不是产品或行业,因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应该把第三支柱的制度设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发展第三支柱的关键。

关于第三支柱建设的建议,陈秉正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第二支柱建设方面建立一种自动加入制度,就像职业年金制度那样。同时,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领取时,建立默认选择机制,比如默认选择以终身养老年金方式领取,而不是像现在那样一次性领取或短期内分期领取,因为短期领取方式不符合建立第二支柱的初衷。同时,鼓励养老保险公司能与企业年金计划积极对接,很多养老保险公司专门做企业年金管理,或者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他们可以同委托企业事先协商好,在发起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时,就建立好上述默认选择机制,职工退休时可自动转化成养老年金保险进行终身领取,更长期地满足员工养老生活的需要。二是根据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的需要,需要建立个人退休账户制度作为一个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此做了研究,若能尽快推出,就可以将很多为养老而进行储蓄的金融产品放入这个平台,而政府对个人存入退休账户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个人更积极地为退休养老做准备。

第三支柱中商业保险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