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功介绍,养老“时间银行”的宗旨就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低龄老人为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而随着这些低龄老人不断增龄、衰老,会有新一轮进入老年期的低龄老人为他们提供服务。历经20多年的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的实际内容已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拓展到全人群参与的志愿为老服务,并作为志愿回馈机制和社会治理工具而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养老“时间银行”具有“为老性”和“志愿性”文化特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可以减轻用于服务老年人的社会支出。陈功称,在澳大利亚,有12%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如果参照此比例,我国将会有超过3000万名老年人能够为其他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照料体系的巨大压力。 多元主体推动市场发展 据陈功介绍,按照提供资金及管理运营的主体划分,“时间银行”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三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对全国20个省市区54家“时间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政府主导型占50%,社会组织主导型占22.22%,企业主导型占12.96%。 所谓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进行筹划、推动,并主导“时间银行”发展运行全过程。南京市养老“时间银行”、上海市虹口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就属于政府主导型的代表。据记者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民政局于2019年6月上线了专门开发的虹口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截至目前,该“时间银行”注册会员已达730名,累计发放843个时间币。虹口区年满60-70岁(女性放宽到50岁)、身体健康、能自理且有服务意愿的退休人士,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申请,申请通过后即可成为会员,并根据小程序上发布的需求信息接单,为高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而社会组织主导型,即“时间银行”由社会组织自行驱动,获取来自政府、社会、公众的资源,并围绕社会组织制定的目标进行运作。以北京“一刻公益”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为例,平台发布任务后,志愿者参与活动,然后经平台核算服务时长,通过加盟商换取服务或实物。北京市“一刻公益”还与中信银行合作发行了联名银行卡,此卡可以像普通储蓄卡一样存钱、消费,且与“一刻公益”服务平台联网,1小时服务时长可兑换1元钱,虽不能直接支取现金,但可以在合作商家购买养老服务或商品。 2017年6月成立的浙江省杭州市绿康“时间银行”则是企业主导型的代表。迄今,绿康“时间银行”适用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拥有4.8万名注册志愿者,主要采取机构发布老人需求、老人主动向机构提出服务申请、机构在平台发布服务需求信息的方式运行。被服务的老人不需要在平台注册是其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