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被“套牢”的养老梦:银发族还能以房养老吗?

“以房养老”是国家推出的多元化养老方式的一种,如今却被不法分子当成行骗的工具。多名专家学者呼吁,必须提高违法成本,加强“以房养老”制度建设,不要让“好经”被念歪。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陈耀东认为,“以房养老”经过了试点阶段,到现在在全国推广,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缺乏相应部门的监管,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对监管机构予以明确。

“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刻的法理问题。”陈耀东说,现有的法律规则只是对一般性的抵押进行规范,有着成熟的、标准化合同,但“以房养老”保险涉及的是房屋反向抵押问题,对于保险公司反向给老人钱的制度规定比较缺乏。“对于老人来说,他们不清楚反向抵押的合同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些公司借此钻空子,造成现在市场上的混乱局面。”陈耀东建议,要及时出台房屋反向抵押法律规定,形成一个成熟的合同文本供老人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一些公证处给出的便利,也助推了“以房养老”骗局的展开。这些单位要严格自律,不为不法行为背书。

上述专家指出,要使“以房养老”政策让老年人真正受益,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格把控从业公司资质。要确保从业公司合法正规,信息公开透明,提升老人对于“以房养老”的信任感。另一方面,要确保严格执法,提升违法成本。老年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子女也要多给予老人关心,共同防范陷入此类陷阱。

中消协提示老年消费者:

谨记四点防理财骗局

1.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并积极与子女沟通,有不懂的可向子女请教,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2.去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理财合同,了解理财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安排等详细情况。

3.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既不要“押上全部家当”,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4.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要禁得住“高息”理财项目的诱惑,不轻信商家任何“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不购买通过理财群、旅游、讲座、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投资业务不清、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防止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