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全民养老规划站上新节点

杨燕绥表示:“随着社会步入健康长寿时代,在养老规划上,我们需要强调长期主义。从大的概念讲,长寿时代的银发经济,从优生优育阶段就得开始做,年轻人的健康管理也得做,尽可能减少到老年阶段失能失智的风险。长期主义里还有一个问题,人的寿命越长,政府能做的事情越少。人的寿命长了以后,自己要有长寿责任制,要对自己健康长寿负责任。”

也正因此,杨燕绥带领课题组进行调研,并完成了《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这是对我国30~85岁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的大数据画像。

该报告聚焦城市居民家庭结构与健康状况、养老认知及养老规划、养老需求及养老机构选择、养老保险认知及消费动因、“保险+养老”趋势等方面议题,展开历时7个月的调查,覆盖全国19个省份80万城市居民。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剧增,未来养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需求比例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城心养老模式”受到市场欢迎。

“现在政府在做的就是‘子女距离父母一碗汤的距离’,其实一碗汤说的还是家庭的养老责任和氛围。”杨燕绥表示,“在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养老肯定是以城心为中心,因为急救能力还都在三甲、二甲医院,他们在城中心。”

由于老人在养老问题上,青睐距离医院较近的地点,因此医养结合是业界讨论最多的问题。

上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的具体措施包括: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此外,还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

《意见》还指出,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2025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养老的主旋律,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前述机构日前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指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资源需求急速上升,医养结合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快速增长,但是床位空置率高,无证经营制约民办机构发展,护理员队伍水平低及政策落实难等突出问题,是健康老龄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