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与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1月27日举行的“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与大家一道探索中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思考未来格局,为健康中国共谋良策。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红:
怎么样让老百姓能够读得懂,看得懂说明书?我们中医药也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老百姓自己读不懂就没办法采用非处方药,如果西医读不懂就没办法开中药的处方药。因此,对西医的医生和老百姓进行中医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在中医药的学术推广方面也要创新,我现在深切体会到学术推广以及做好中医药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黄继林:
我觉得中医药一定要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要明确在这个体系的职位和职责,真正把中西并重、中西结合、中西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然后建设成我们中国特色的中医结合的急救医疗体系,这个事迫在眉睫。
“互联网+”如何赋能医疗健康?
阿里健康资深副总裁马立:
医疗行业的专业性非常强,链条也比较长。以网售处方药为例,看起来似乎只是在线上做交易,但它跟你买一条裤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属性。前期对患者如何把控,他应不应该用这个药,交易完成后,他服药后有没有问题,这是一个长链条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跟医疗的整合一定是一个非常深度的整合,它在这个服务链条里面能够有更深入的融合,这也是所谓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不太一样的一个方面。
康爱多总经理焦宝元: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被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互联网医疗仍属于医疗的范畴,做这个行业一定是有情怀的,不可能短期盈利。如果想把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短期盈利的行业,没有坚守生命底线的情操,很难把互联网医疗做好。
爱康集团副总裁周晓江:
互联网机构与触网的传统医院是一种补充关系。因为现在公立医院的体系里面会有一些需要补充的方面。比如中国现在差不多有14亿人口,但是只有4万个眼科医生,这里面可以做深度的眼底筛查的医生大概只有1000个。所以,如何利用互联网医院的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进行协同和补充,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
无论做第三方互联网医院,还是支持公立医院的运营和发展,都应该首先考虑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责任和一系列行政安全责任的设置。所以,我觉得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引领作用,他们的质量保障体系与责任追责体系相对比较完善,通过他们的带动形成良好的气氛和大家更容易接受的安全框架,然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再进行跟进,实现线上、线下安全责任的一致性,应该更有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