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关区获得民政部专项资金16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5000多万元,启动实施虚拟养老院异地扩建提升工程,通过升级扩容实现线上调度线下助餐、助洁、助医等“十助”功能。
“科技赋能虚拟养老,减轻了财政压力。”兰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永祥介绍,《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至40张,城关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万人,据此测算至少需要建设8000多张养老床位。而建设一家拥有1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不包含土地成本,据估算耗资约3000万元。虚拟养老院设立以来,城关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200万元、养老服务补贴1.71亿元。“两相比较之下,虚拟养老院的建设成本低、服务人群广,综合效益显著。”
“没有一张床位却‘入住’13万多老人,实现云端‘陪伴’,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标准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秦田田介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继出台了虚拟养老院加盟企业管理办法、虚拟养老院餐厅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与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规范。“今后将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让更多老人在虚拟养老院里感受到真情关怀。”
“从12年前的一部电话接线忙,到如今的一张智慧网络托起夕阳红。”秦田田以一组数据佐证“互联网+”对智慧养老的助力:“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持续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行动,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6倍,吸纳加盟企业700多家,年服务量近1000万人次。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