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宏观 | 岁月不饶人,养老金融何以饶过岁月?






原创 张国云 中国发展观察
网络图片
“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疫情下总觉得时间过得慢, 2020年重阳节一到,今年也就剩两个月了。
这几天,遇见几件事,一下打破了疫情下的郁闷:
一个是九九重阳节,今年似乎更有浓浓敬老之情。民政部破例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指出:“十四五” 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如此大的养老基数,叠加疫情冲击,生命至上尤为重要。
一个是11月1日零时,正式确立为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记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中国60岁以上人员达到1个亿,成为全球第一老龄大国。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我国周边国家中,韩国正在迈入“超高龄”社会,日本提出打造“永不退休社会”。
还有,一个民间正在筹办的“中国未来的消费靠买单”研讨会,举办方透露:2008年,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的《熟年革命》让“熟年”一词更广为人知,书中倡导“白金风格”,提倡熟年的人们要让自己更璀璨。这对于有庞大老年人群体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以满足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创造消费需求为方向,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一旦进入重度老龄化,未来的消费就将由老年人数量和年龄结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好了吗?
这三件事,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你仔细一想会发现,都涉及一个养老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于是,一个崭新的养老金融问题,已经风尘仆仆,直面人生。
不知大家有否看到:养老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养老金融问题嘛!
因为成熟的养老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增加国家的养老资产储备, 也能够提升居民未来购买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所以,养老金融已经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
人们知道,现行中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始于1991年,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责任主体为政府,存量资产约为44万亿元,占比逾7成;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的责任主体为企业和员工,职业年金的主体为事业机关单位及其雇员,存量资产约为1.6万亿元,占比约3成;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