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丨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



来源:中国经营报

庚子年初,举国战“疫”。

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负重逆行,用妙手仁心守护着人民健康。医药大健康领军企业在保障物资的关键时刻做到了产得上、调得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今,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物资保障能力,成为了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

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与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1月27日举行的“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与大家一道探索中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思考未来格局,为健康中国共谋良策。

开幕致辞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

疫情过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大健康产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同时,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产业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下一阶段如何补齐卫生短板,强化民生保障,提升防疫应急物资设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布局等是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主题演讲

后疫情时代:老年慢病管控的思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范利:

后疫情时代,要建立一个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智能化的预防体系、管理体系,来管理2.5亿老年人。当然,不仅是老年人,现在全中国14亿人口,我们的疾病发病率在升高,互联网医疗模式将成为慢病管控的发力点。

智能化养老不求高大上,而求用得上,实用简便的操作才能给老年人用,太复杂的老年人玩不转,不会用还要出问题。

大健康时代医疗服务模式转型与升级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

有人担心,做互联网医疗是不是又把病人集中到大医院了?其实不然。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互联网采集到居民的健康和医疗信息,进行分析后就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传输到区域的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再通过这些信息、档案对病人进行诊疗。

利用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分级诊疗,实现对各级医疗机构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使我们的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