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老服务]
全省养老机构达1834个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过万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广东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如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卓志强:广东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八大以来,在全国率先完成养老服务条例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的“双立法”。全省领取高龄老人津(补)贴人数超过270万人,成为全国高龄津(补)贴制度覆盖面最广、受益老年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1834个、养老床位48.27万张;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12752个,每个地级以上市的城区都至少建立了一家功能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云浮五市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试点地区,广州试点绩效考核被评为全国5个优秀试点地区之一;四项公建民营改革经验被评为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支持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养老服务交流合作,加强与东北三省、江西、广西等地旅居养老合作,创新打造养老服务区域合作“湾区模式”和“旅居模式”。
我们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大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养老服务安全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形成兜底保障有力度、普惠供给高质量、高端服务可选择的多层次服务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要。三是构建养老服务市场开放示范地,营造养老服务领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社会力量在提供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打造国内外养老服务品牌聚集地。四是探索打造区域合作“湾区模式”,在养老服务标准制定、方式创新、制度衔接等方面形成广东特色,积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
防疫期间,中山镇村两级民政队伍走访困难群众,宣传讲解防疫知识、派发口罩
[谈社会治理]
推动实施“社工双百工程”
力争纳入明年十件民生实事
羊城晚报:社会治理是民政领域五大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广东近年来有哪些举措?
卓志强:近年来,广东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城乡社区为载体、社区社会组织为纽带、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人才为骨干、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政领域“一核四社”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